疫情期间,垃圾分类并没有中断。
据了解,相较于以往,疫情期间生活垃圾呈现出新特点。一方面自疫情发生以来,公众宅在家中,日常生活、居家办公、一日三餐都会产生大量垃圾,特别是自己做饭后产生的厨余垃圾比平时多了很多。
另一方面,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一次性手套、护目镜等防疫废弃物明显增多。面对新情况,各地在垃圾分类管理上都根据疫情采取了相应的举措。
细化分类,如厦门市共设置了8000多个“废弃口罩投放专用桶”,北京多个街道也都配置了专门回收口罩和一次性手套的垃圾桶,如石景山区八宝山街道、西城区新街口街道、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和顺义区胜利街道等。
分类清运,针对9个疫情小区的生活垃圾,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城市管理局调配了7辆专用生活垃圾运输车,按照“先消毒收集、再消毒装运”的标准,采取专人、专时、专车、专线、专箱全密闭的方式作业,最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加大消毒力度,在北京市东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站增加了消毒环节,密闭式清洁站每次作业完成后,都要用水全面冲洗一次,之后,再用含氯消毒剂溶液对墙面、地面、压缩装置、收运箱及周围环境喷洒消毒一次,随倾倒、随消杀。运输车辆进出站必须清洗消杀,垃圾转运车收车后统一使用含氯消毒剂溶液全面喷洒消毒二次。
利用好垃圾分类这个利器
疫情不仅考验着各地垃圾分类的治理能力,事实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对疫情的防控也发挥了不小的积极作用。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形成的既有政策法规、组织架构、人员配备、工作方法等,成为了抗击疫情的便利武器。
在上海浦东新区,北蔡镇借助垃圾分类工作中构建的“1+4+1”模式,第一时间启动运行“四长联管”机制,层层压实、环环紧扣,发挥出村民自治作用,筑起农村地区防疫网。
所谓“1+4+1”模式,“1”即“党建引领”,推动农村防疫自治共治全覆盖,“4”即“四长联管”,在制度体系上为农村防疫保驾护航,“1”即“智能化支撑”,确保农村防疫高效精准。北蔡镇9个村、2个工作站共有28名党员网格长、100余名党员联系2191户村民,形成了三级管理网络。通过创设党员防疫先锋岗,把创先锋、做表率情况作为党员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村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农村自治共治,在《村民公约》《村民自治章程》中临时新增防疫条款由村民大会审议,运用民主管理“六民六步法”夯实村民参与自治共治主体责任。“村长、片区长、宅基长、户长”的“四长联管”责任机制,制定奖惩措施,确保防疫责任落实到人。由户长负责指导外来人员进行信息登记,通过村二维码信息与镇实有人口信息联动共享,确保农村防疫高效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