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垃圾分类遇上疫情 “广州经验”助力抗疫

      市民出门戴口罩会产生大量一次性口罩,该如何处置?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许多市民甚至担心生活垃圾会不会成为污染源,垃圾分类工作有没有因疫情而中断?


      基层防控三人小组迅速到位、社区主动设置废弃口罩收集桶、在楼栋微信群里宣传正能量信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广州在垃圾分类实践中形成的以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为抓手的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为社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释放出强大的动能。


      垃圾分类“网红社区”成疫情防控“神经末梢”      


      在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街道都府社区,由社区党委书记郑江虹、北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吴慧敏和派出所民警陈伟灵共同组成的“三人小组”齐上门,用入户走访工作机制,落实“一人一册”的健康管理办法,摸清了社区防控底数,筑牢了防控的“铜墙铁壁”。


      “在这次疫情防控行动中,不管是指导居民们分类投放废弃口罩,还是引导居民申报健康情况、加强日常防控等措施,居民们都非常配合,让我们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郑江虹告诉记者,自从都府社区开展垃圾分类以来,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入户宣传、上门指导等方式,走街串巷推广垃圾分类,消除了社区跟居民的隔阂,跟居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作为广州市最早推广定时定点实现垃圾分类的社区,该社区曾因垃圾分类成效好,而一度登上央视《新闻联播》栏目,也是广州市垃圾分类“网红打卡点”之一。


      这个“三人小组”只是越秀区222个社区中的一个防控小分队,也是广州第一时间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的缩影。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要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在这一过程中,做好垃圾分类,既是题中之义,也是必要一环。


      联席会议制度为防控提供高速有效组织保障


      早在2019年底,按照《社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流程指引》,全市1580个基层社区均已建立健全对接垃圾分类工作的联席会议制度。


      在广州实施社区封闭管理后,在大部分社区,垃圾分类联席会议迅速扩展职能,纷纷担起防控指挥部及领导小组作用,建立起快速沟通辖内机团企事业单位、物业公司、保洁公司、业主委员会的反映渠道,为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1月29日,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马鞍山社区锦尚蓬莱小区出现了确诊患者。该小区所属的马鞍山社区居委会第一时间做好隔离、消杀、排查等工作。事实上,锦尚蓬莱目前共有1336户业主,庞大的基数让社区排查工作遇到不小困难。


      马鞍山社区居委会主任王达栋表示,居委会之前开展垃圾分类等工作不断加强健全志愿服务队伍,这支由物业工作人员、辖区在职党员等人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指导居民们分类投放废弃口罩,引导居民在“穗康”申报健康情况,积极参与社区联防联控,加强检查登记、环卫消毒和入户宣传。


      依托垃圾分类动员体系,借助楼长、志愿者入户等机制,大部分社区已经建立起直达家庭的垃圾分类宣传渠道。疫情防控战打响后,这些渠道成为传播疫情防控知识、发动居民参与疫情防控的快速通道。


      而社区垃圾分类微信群、公众号等工具,更是成为公告疫情信息、科普废弃口罩分类投放的阵地,其在垃圾分类宣传过程中体现的专业性及积累的居民信任度,极大提升了防控知识宣传的效果。


      在马鞍山社区也是如此。“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志愿服务人员在推广垃圾分类等工作中养成了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在防控期间,他们以身作则,正面引导小区舆论,是小区的‘稳定剂’。”王达栋告诉记者,志愿服务人员通过在党员群、楼栋微信群里坚持及时发布官方信息引导舆论,大力开展正面宣传,来安抚居民们的情绪。


      垃圾分类为疫情期间公共卫生管理护航


      随着疫情扩散,市民出门都要戴着口罩。大量一次性口罩用后该如何处理?可能沾染病毒(细菌)的口罩会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在广州市海珠区南华西街道,这里的市民们很早就意识到废弃口罩可能有“二次污染”的风险,纷纷通过所在小区的物业部门建议街道环卫部门设置专用收集桶。南华西街道环监所所长钟桂萍告诉记者,早在年初三,该所响应群众号召,在原执行垃圾分类时设置的17个有害垃圾投放点处增加设立了废弃口罩收集专用桶。在有关措施尚未发布前,当地环卫部门和卫健部门主动配合,对废弃口罩进行无害化处理。


      “一开始大家的防护意识和分类意识都非常高,无论是市民还是我们的环卫工人,大家对废弃口罩的处理都很小心。”钟桂萍介绍,在早期防护设备较少的情况下,部分环卫工人戴着游泳眼镜来代替护目镜作业,分类收运废弃口罩。


      得益于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普及,不少市民都可以把废弃口罩用袋子包住后再丢弃,最大程度上降低了环卫作业人员的感染风险。


      口罩的分类投放、分类回收处理,是垃圾分类工作深入人心的体现。据介绍,根据省市有关废弃口罩分类处理指引,在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区域可以设置废弃口罩专用收集桶。但早在相关指引发布之前,广州市部分社区已经率先行动,主动设置废弃口罩专用收集桶。良好的垃圾分类知识科普让居民第一时间认知到口罩分类投放的重要性并自觉参与。而在垃圾分类体系的支撑下,社区能够迅速设置废弃口罩专用回收桶,不仅大大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更便于环卫工人后续分类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


      搞好环境卫生,做好垃圾分类就是对防控疫情尽一分力。城管系统对环卫体系和垃圾分类工作体系作了周密的工作部署。广州建立的“在家分好类、定时拎下楼、定点精准投”投放模式,有效避免了源头各楼层的交叉污染。定时投放点配备洗手液和擦手纸,便于居民投放垃圾后洗手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垃圾分类为党员回社区参与疫情防控提供现实样板


      去年以来,广州大力号召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并开展垃圾分类服务,这一举措为社区基层开展工作储备了党员力量。


      在疫情防控期间,各社区党组织因此得以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组织社区党员参与社区防控工作。“在社区党员还积极参与社区联防联控工作,在社区卡点值守、入户开展社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等。”郑江虹表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加了基层的防控能力。


      在之后的工作中,党建引领更是起到了关键作用。服务小分队入网、入格、入社区,开展地毯式追踪排查;引导居民线上申报健康状况,建立来穗人员健康档案;设置外来人员集中留观点免费吃住,小区村社协同防控成效好。


      社区党员还积极参与社区联防联控工作,在社区卡点值守,对人员和车辆进行检查登记、体温测量,对公共设施进行消毒,切断病毒向社区传播的渠道,同时做好社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工作。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是时代之选,更是时代之需。广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正是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支撑下,探索出易推广、可持续的垃圾分类“广州经验”,在这次抗击突发疫情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功能作用。

上一条:[辽宁省年底前九成以上行政村实现垃圾分类]
下一条:[丰台区城管委积极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生活垃圾管理]
回到顶部图片